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统一门户)

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统一门户)

admin 623

云南民族大学发布网报人数:2023年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为9486人,比2022年的报考人数增加了3385人,增幅达35.7%。

丁桂芳,哈尼族,1982年生。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研究经历

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2019年7月至今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学术兼职

2008年至今 云南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2023考研|#全国会计(MPAcc)院校#2022复试录取分析218之云南民族大学。

走进马行云的云陶滇瓷艺术世界

今天走进云南民族博物馆,观看在这里举办的马行云书陶艺术作品展,仿佛走进了陶瓷艺术世界!

各种各样造型别致的陶艺作品,千姿百态,充分展现了艺术家马行云的独到之处,令人目不暇接。

马行云是云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云南民族博物馆陶艺研究专家。

李杰,副教授,社会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16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专业,获哲学博士。2000年7月进入云南民族大学工作至今,曾任过学院办公室主任等职。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研),主持完成省部级、厅级项目共6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的20余篇论文,代表性论文有“现代南传佛教发展问题及对策”(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采用,2015年12月),“新时期宗教长期性理论再认识”(《吕梁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布朗族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大理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再认识”(《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主要从事宗教社会学、少数民族宗教治理等研究。

学习及博士后研究经历

(时间按由新至旧写,留学经历放在“留学与海外工作经历”中写。)

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宝贵贞)

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张桥贵)

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时间按由新至旧写,访学和海外工作经历放在“留学与海外工作经历”中写。)

2015年7月至现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副教授、办公室主任。

2011年11月至2015年7月,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现公共管理与政治学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

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纪检监察审计处监察科科长。

2004年3月至2007年7月,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科副科长、团委书记、党务干事。

2000年7月至2004年3月,云南民族大学财务处出纳、会计。

项目课题

1.《民族类院校大学生管理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云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题,0.2万元,2017年至现在。

2.《南传佛教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央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1.5万元,2014-2015年

3.《边疆民族院校学生心理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课题负责人),云南民族大学教改项目,0.6万元,2013至现在。

4.《布朗族南传佛教发展趋势研究》(课题负责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万元,2013-2016年。

5.《布朗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原始宗教价值体系关系研究》(课题负责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一般项目),0.7万元,2011-2012年。 

6.《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当代价值研究》(课题负责人),云南省哲学社科研究基金项目(青年项目),自筹,2011-2013年

 

科研成果

论文

1.列宁社会主义宗教观再认识(与马英杰合作),《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2.布朗族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对策探析,《大理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3.现代南传佛教发展问题及对策(与宝贵贞合作),教育部智库文章,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采用。2015年12月。

4.新时期宗教长期性理论再认识,《吕梁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5.布朗族民族文化及其特点,《黑河学刊》,2012年第7期。

6.反宗教渗透战略战术指向(与马英杰合作),《吕梁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7.云县忙怀乡布朗族宗教信仰调查报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

8.概说澜沧县布朗族宗教信仰,《古今普洱》,2012年第1期。

颐和园金牛

闻名遐迩的颐和园金牛,坐落在昆明湖东岸,俯卧在雕花石座上,大小和真牛相近。它铸造精美,形象逼真,头朝西微微向右,遥望着一览无余的昆明湖水,眼神里浸透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真谛,成为我国古代青铜铸造艺术的重要物证。

金牛诞生于乾隆二十年,至今已有267岁。它是乾隆为治水患、祝母寿和其本人的散志澄怀,动用448万两白银,铸造了这尊鎏金铜牛。牛背上铸有乾隆手书四言小篆《金牛铭》,寄托着美好的愿望。原来,昆明湖高出故宫10多米,放个金牛监测水位,也算是皇城的预警机制吧。

1860年,英法联军盯上了金牛,可一时间又运不走。附近的人们趁着天黑风大,将金牛沉入湖底。第二天告诉英法强盗,“牛被大风吹走了!”这可能就是吹牛之说的来源吧!

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外围,古朴的建筑,茶马古道的雕塑、几朵冬樱盛开了!

2022年国考云南省昆明海关招录公示!研究生不到10%!

云南省昆明海关2022年度拟录用公务员公示公告出炉,共招录5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仅有4人,不到招录名单的10%,分别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和内蒙古大学。

本科毕业生有46人,分别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等,还是有双一流名校的。还是8位毕业生毕业于上海海关学院,是招录毕业生最多的院校,上海海关学院的专业实力真的很强!#云南##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国考#

【2022年少数民族科普骨干人才培训班举行】

8月8日,由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省民宗委教育科技处共同主办,西双版纳州科协、州民宗局承办的“科普边疆行——2022年少数民族科普骨干人才培训班”举行开班仪式。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付娜、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科学院教授石莎、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冬丽、云南省民宗委科教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李伟文、云南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科普部部长包海出席开班仪式并参加了培训,西双版纳州辖区内民族宗教与科协的负责人,13个边疆乡镇中小学、科协和行政村的负责人参加培训。

开班动员仪式由西双版纳州科协主席岩总主持,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付娜作动员讲话,她指出,本次培训是全面落实国家民委“科普边疆行”要求的一项重要载体,旨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在边疆民族地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式,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素质。中央民族大学派出的专家团队,都是科普领域非常优秀的老师,希望参训人员通过学习,积极思考,进一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今后的各项科普工作。

云南省民宗委科教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李伟文在讲话中表示,希望参训人员通过此次培训,提高站位,把民族地区科普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有机融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发力并形成合力,高效科普,与各地各部门建立专家、人才合作机制,增强基层一线的科普工作实力。

随后,中央民族大学的石莎博士将科学普及理念与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相结合,运用丰富的图片、精彩的视频授课,激发了听众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参训人员的生态文明意识,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添砖加瓦。

中央民族大学的王冬丽博士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进行讲授,王教授的讲座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站在党的历史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必须牢牢掌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此次培训的举办,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而能用,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科普骨干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我省边疆地区的科普工作蓬勃发展。(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供稿)网页链接 #云南# #每日科普资讯#

李灿金,讲师,社会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15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院任职。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省优秀团干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校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2017年主持校级项目:“喜洲镇白族社会历史在调查”,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形势下社会认同的分化与整合”、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调查研究”;发表的主要科研论文与著作:“礼物交换中的感性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期),“认同研究多学科理论流变”(《贵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熟人社会背景下非正式制度运行机理探析”(《云南省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亲亲相隐’背后的法律逻辑”(《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第13辑),出版专著:《礼物交换中的感性选择——以凤河村仪式互助圈为例》(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网络社会学等研究。

学习经历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  云南民族学院,经济管理系,攻读经济学本科学士学位。(任系学习部长)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攻读社会学硕士学位。(担任班长,社会学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2004年9月至2011年7月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专任教师。(担任人文学院团委书记、班主任、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导师:刘少杰教授)

工作经历:

2001年9月至今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专任教师。

获奖情况:

2016年6月,荣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5年12月,荣获云南民族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9月,荣获云南民族大学年度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5月,荣获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

2008年5月,荣获云南民族大学第三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2006年6月,荣获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项目课题:

2017年主持校级项目,《喜洲镇白族社会历史在调查》调查研究项目,将于2018年3月结项。

2011年—2014年,参与导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形势下社会认同的分化与整合,已结项。

2008年—2009年,参与徐祖祥教授主持的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调查研究,已结项。

2006年—2007年,参与马世雯教授主持的省社科哲学规划办项目,昆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托管班”多样性模式探索,已结项。 

科研成果:

1、著作:

2016年8月,出版个人专著,《礼物交换中的感性选择——以凤河村仪式互助圈为例》,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万字。

2、论文:

“礼物交换中的感性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5月。

“认同研究多学科理论流变”,《贵州大学学报》,2014年1月。

“熟人社会背景下非正式制度运行机理探析”,《云南省社会科学》2013年12月。

“‘亲亲相隐’背后的法律逻辑”,《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3年9月。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12月。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南菁学人论坛》,2009年7月。

“弘扬传统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南菁学人论坛》,2008年5月。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4月。

“信仰习俗变迁与社会和谐发展——以大理为例”,《人文论丛》,2006年12月。

“大理白族信仰习俗变迁与社会调适”,《人文学刊》,2005年12月。

“论高校教育公平性原则——兼论机会增多不等于公平增加”,《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4月。

“白族本主文化”,《云南民族大学校报》,2004年9月。

“卓有成效的团学工作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云南民族大学校报》,2004年5月。

“论制约西部发展的人才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4月。

“泸沽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潜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月。